目錄
1. 組合之單元
2. 功能特性
3. 配管與配線之安裝
4. 操作方法
5. 維護與檢修
6. 規格說明
台湾運泰電機有限公司
EUN TAY ELECTRIC CO.,LTD.
桃園縣龜山鄉萬壽路一段492-19號2樓
大陆直属公司:
昆山昊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
KUNSHAN HAOTAY ELECTRIC CO.,LTD.
电 话:86-0512-57738871
传 真:86-0512-57738870
手 机:13913241126
网 站:http://www.haotay.com
1. 組合之單元
油壓驅動單元(STD‐215AM)
※油壓缸速度調整方式
1.確認左、右油壓缸對應之電磁閥
2.使油壓缸固定前進或後退,觀看電磁閥上指示燈確認動作方向
3.調整指示燈正下方之流量調節閥
4. 調節閥上有標示
INC 逆時鐘調整 越快
DEC 順時鐘調整 越慢
圖:【一】配線與調整方法(EPS-503)
4.操作方法
A. 操作前的狀態檢查
(1)請檢查油缸、檢測器、油箱控制器液壓接管的連結狀態是否良好。
(2)確認循環機油,是否補充到適當高度。
(3)檢查馬達以及配電箱位置的接線狀態。
B. 測試運轉
(1)快速開啟並關閉馬達開關1次,並確認馬達的轉動方向是否正確(順時鐘方向)。如果出現反方向運轉時,可將馬達3條接線中的2條接線位置互換。如果馬達不會轉動,請確認磁力開關內熱效繼電器的設定狀態是否正常?之後再按下復位按鈕,另開啟馬達開關,重新進行馬達的測試運轉。
(2) 將操作盒手/自動,切於自動狀態(如沒使用操作盒,請將A/H與COM短路)則油缸即會伸縮請確認位移方向,由檢測器用布料或紙片來確認。如方向相反,只需將電磁閥線A1與A2對調即可。
(3)將檢測物置於檢測中間,由位移指示燈顯示1~4為外行。5~8為內行(有時相反,依安裝方式不同而有差異)若1~4均亮,表示檢測物已到達中間位置,即達到定位功能。(離中間越遠移動速度越快)。
(4)完成油缸與管路的排氣程序
如果油缸安裝位置過高、或高負載狀態下,啟動程序可能會出現困難。因此可以先將管路的接頭放鬆少許,將其中的氣泡排出,之後再將接頭上緊(本程序必須要小心操作,因為在接頭過鬆的情況下,油料會出現外溢現象)。
(5)檢查油缸的速度
請參照上述要點3的說明,確認油缸的左右移動速度。注意油缸軸在伸出與收回的操作狀態下,會出現15%的速度誤差。如果追邊速度誤差超過上述標準,請調整電控箱AMP-1151內之FOR或REV(追邊速度調整)來達到其功能。檢測布邊若為鬚狀,可調定位寛度FEEL(不感帶),順時針寛度大來克服反覆追逐之現象。(出廠值,速度VR為50%刻度,調整鈕在AMP-1151控制器内)。定位寛度VR歸零時,定位範圍為±0.25mm調到最大時可達10mm。
(6)請確認手動操作狀態(AM模式)
請將操作盒設定開關,設定在MAN位置。之後再按下左、右按鈕,油缸應該會產生左右的回應動作。請確實完成左右按鈕的動作確認。
(7)測試運轉中的操作檢查,到此結束。
請參照上述的方法,將轉軸或引導滾輪,利用手動方式調整到中央位置。之後再將設定狀態變更為AUTO。接著進行布料的狀態操作,並完成固定架的調整,使布料的邊緣位置調整到檢測器的中央位置。
(8)將布料進行慢速的狀態運轉,並確認相關的自動操作狀態。如果操作狀態出現問題時,請參照下述的D程序說明。
C. 每日的操作程序
(1)啟動馬達。
(2)手動操作開關,將油缸連桿的位置,調整到中央位置。
(3)啟動布料的狀態操作,並將布料的邊緣位置調整到檢測器的中央缺口位置。之後再將設定開關設定在AUTO位置。
(4)利用固定架的微調開關,完成對邊的微調動作。
D. 在上述的測試運轉狀態下,如果出現不正常的狀態時:
(1)如果出現異常現象(放料或捲料平台反覆追逐抖動):
a.油缸軸速度過快時,可適當減少液壓閥門的開啟動作,調整FOR SPEED.REV SPEED VR逆時針調會減少油料的供應狀態,同時使油缸速度降低,以達到穩定追邊之效果。
b.增加定位寬度(不感帶加大),調FEEL VR順時針調寬度大。 (調50%時,定 位寬度約4mm)。尤其是布邊為鬚邊之布種,更需定位寬度大,以達到穩定追邊之效果。
c.布料邊緣出現波紋時,可以適當在布料狀態加上拉力,或將檢測器向惰輪位置靠近。
d.油缸內可能出現氣泡,請完成排氣動作。
e.油缸或檢測器的固定狀態鬆脫,請完成上緊動作。
(2)如果布料出現皺摺現象。
a.將檢測器移向接近惰輪位置。
b.降低油缸的操作速度。
(3)控制性能不佳、或正常的布料定位追邊中,出現控制精確度不良的現象時:如果出現上述現象,問題可能出在滾輪或轉軸位置,可能的問題點如下:
a.布料的拉力狀態不足,以至於在油缸的控制操作中,導致布料的移動精確度不良。
b.滾輪與布料的接觸角度不佳。
c.滾輪之間的平行度不佳、或軸向狀態出現間隙。
d.滾輪的剛性程度不佳、或檢測器的固定狀態不良。
e.布料的伸長率過大、或強度不佳。因此導致控制性能不良。
f.滾輪的定位不良、檢測器的位置不當。
g.滾輪的直徑過小、導致滾輪與布料的接觸面積不夠。